王振红教授

发布者:王桃发布时间:2022-04-12浏览次数:4690


一、基本信息

王振红,男,1980年生,安徽临泉人,历史学博士,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、思想文化史;主要承担课程中国古代史、历史文选、中国史学史等课程。

已发表论文30余篇,出版专著2部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、教育部高校古籍整理、省社科规划等项目6项。

联系邮箱:wzh2663@aliyun.com

二、学习工作经历

1.1999年9月——2003年7月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本科

2.2003年9月——2006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

3.2006年9月——2009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

4.2009年7月——至今  先后就职于淮北师范大学、江苏师范大学

三、主持科研项目

1.主持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:先秦史学范畴发生史研究(编号:19BZS002)

2.主持教育部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:洪颐煊《诸史考异》校注(编号:1210)

3.主持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:传统文化现代化视野下的余英时史学研究(编号:AHSKQ2014D68)

4.主持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(编号:gxyqZD2016408)

四、代表论著

1.章学诚“别识心裁”说再议——兼论中西史学比较的本质与目标,《史学史研究》2021年第2期。

2.《周礼春官司巫》“巫恒”补释: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》 2016年第1期。

3.《史记》“迭见法”考论:《史学史研究》 2015年第4期;《人大复印资料·历史学》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。

4.从“则以观德”看西周道德文明的历史生成: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》 2016年第1期;《历史与社会(文摘)》转载。

5.《春秋》褒善贬恶的思想史溯源:《湖北社会科学》 2015年第11期。

6. 纲纪天人 贯通古今——柳诒徵对中国传统史义的现代阐释:《求是学刊》 2015年第4期。

7.中国早期历史认识的发生路径与思维模式:《社会科学辑刊》2013年第3期。

8.从经史分离看《史记》的史学价值:《求是学刊》2008年第5期;《人大复印资料·历史学》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。

9.中国古典史学的求真精神研究:黄山书社2012年版。

五、社会服务

设计实施“国培计划”(2019)——安徽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“种子”教师培训项目,该项目获得国培计划省级优秀案例。